C74-02 三自性三頌別-第三頌對照表

第三頌:若無有、作業微細等、無體生、執等、了知染、苦、喻、分別

區分

計所執自性

依他起自性

圓成實自性

一、無有

若無此自性,於依他起自性,應無名言(隨覺)、無名言執(隨眠);此若無者應不可知染淨。

若無,不由功用一切雜染皆非有,應無清淨而可了知

若無,一切清淨品皆不可知

二、作業

一能生依他起自性。二即於彼性能起言說。三能生補特伽羅執。四能生法執。五能攝受彼二種執習氣重。

一能生所有雜染法性。二能為遍計所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所依。三能為補特伽羅執所依。四能為法執所依。五能為二執習氣重所依。

由是二種五業對治生起所緣境界性故。

三、細麤

微細,難見難了

(無始常所隨逐故)

麤,難見難了

極微細,極難見難了。

四、無體

無體能轉有體

有體能轉有體無體

(能生所有染法、能為計所執依)

有體非能轉(聖智所緣不為因緣生一切法)

五、生、

不生

不生,能生於生

生,能生生及不生

非生,不能生生及不生

六、執、

無執相

一彼覺悟執或無執。若由言說假立名字遍計諸法決定自性,當知是名彼覺悟執。若善了知唯有名者,知唯名故,非彼諸法有決定性,當知是名於彼無執。

二彼隨眠執或無執。若未拔彼習氣隨眠,當知於彼有隨眠執,乃至未捨習氣麤重。若永斷已當知無執。

若由遍計所執自性覺悟執故,復遍計彼所成自性,是名初執。若善了知唯有眾相,不遍計彼所成自性,是名無執。

若於相縛未永拔者,於諸相中有所得時,名第二執。若於相縛已永拔者,於無相界正了知故,於相無得,或於後時如其所有而有所得當知無執。

無有執,此界非執安足處故。若於此界未得、未觸、未作證中,起得、觸、證增上慢者,當知即是遍計所執及依他起自性上執。

七、了知

當正了知唯有其名,唯遍計執,無相無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本來寂靜自性涅槃,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繫非離繫、非縛非解脫、非苦非樂、非不苦不樂,唯是一味,遍一切處皆如虛空

當正了知一切所詮有為事攝。

云何一切所詮事耶?所謂蘊事、界事、處事、緣起事、處非處事、根事、業事、煩惱事、隨煩惱事、生事、惡趣事、善趣事、產生事、色類事、四大王眾天事、乃至他化自在天事、梵眾天事、乃至色究竟天事。空無邊處事、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事、隨信行事隨法行事、順決擇分善根事、見道事、修道事、預流果事、乃至阿羅漢果事、獨覺事、等正覺事、滅想受事、到彼岸事、念住事、乃至道支事、靜慮無量無色定事、修想事、修隨念事、解脫勝處遍處事、力無所畏願智不護念住大悲永害習氣、諸相隨好、一切種妙智。一切不共佛法事。

又當了知,同於幻夢光影、谷響水月、影像及變化等。猶如聚沫、猶如水泡、猶如陽焰、猶如芭蕉、如狂如醉、如害如怨、如飲尿友喻、如假子喻、毒蛇篋、是空、無願、遠離、無取、虛偽、不堅,如是等類差別無量。

當正了知,如先所說差別之相所謂真如實際法界如先所說差別之相如是等類無量差別。

復當了知所餘差別,謂無形色不可覩見,無所依住無所攀緣,不可顯現不可了別,不可施為不可宣說,離諸戲論無取無捨,如是等類差別無量。

八、染苦

自非染、苦,能令他染、苦

唯自染、苦

自清淨、令他清淨

九、喻

虛空

如害如怨

譬如無量大寶伏藏

十、分別

由依他起自性故遍計

由因緣故依他

由一切煩惱眾苦所不雜染由常故圓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