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3-01五事二頌別—第二頌對照表

第二頌思擇、自性、取、薩迦、有世間、真、尋思、實智、密意與次第

第二頌別

分別

真如

正智

.思擇

 

一之一 諦攝

四安立諦

苦諦攝

三諦攝除滅諦

四非安立諦攝

安立非安立道諦攝

一之二 句攝

1. 相與名(順後句)

(1) 諸名皆是相。

(2) 有相非名(除名相餘四相)

相與分別、真如、正智更互相望亦順後句。

2. 相與相相(順後句)

(1) 諸相相皆相

(2) 有相非相相(謂名等四相)

3. 相相(A)與名相(B)(四句)

(1) 是A非B:分別不了其名所有相相於諸相已拔隨眠。

(2) 是B非A:分別不了其事所有名相。

(3) 亦A亦B:分別了其事所有名相。

(4) 非A非B:除上爾所有相。

4. 真如與相

.自性

諸法自相不可言說,隨言自性於一切種皆無所有。

.

所取

所取

能取、所取

所取

能取、所取

.薩迦耶等

 

 

 

 

 

1.薩迦耶

相相、名相、分別相:薩迦耶。

正智相:非薩迦耶

真如相:非薩迦耶

薩迦耶

薩迦耶

俱不可說

非薩迦耶

2.

如相通有非有

俱不可說

非有

3.世間

如相通世間出世間

世間

世間

俱不可說

出世間

.四種真實

世間所成真實

道理所成真實

世間所成真實

道理所成真實

世間所成真實

道理所成真實

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

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

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四種尋思

不攝

不攝

如理作意相應分別總攝四種

不攝

不攝

.四如實智

不攝

不攝

不攝

不攝

.密意

 

01說無有二

1.由俗自性說無自性。  2.由別別相說有自性。(離言自性)

02說無自性

生無自性性

勝義無自性性

生無自性性

勝義無自性性

生無自性性

勝義無自性性

不由無自性性說無自性

生無自性性

勝義無自性性

03說無生滅等

約五事所不攝相無自性性而說

04說等虛空

05說如幻等

依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06說有無常

依五事所不攝相無自性性

07說皆有苦

依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說

08說空無我

依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諸法由遠離相無自性性說

09說無顯現

依相無自性性說

10說虛偽不實

依生無自性性及勝義無自性性

11說寂滅相

都不依無自性性說 (依真如)

12說遣定相

都不依無自性性說 (依真如)

13說無諦等

依於一切無自性性或不依於無自性性

14說不思議

依於一切無自性性或不依於無自性性

.次第

 

1.雜染品次第圓滿

由相施設於名,由名故施設自性、差別,故此次第施設分別,由分別故或分別相、或分別名、或俱分別。

2.清淨品次第圓滿

觀雜染諸法真如,由正智故,能正觀察,能得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