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2-04四重二諦 |
窺基大師綜合《瑜伽師地論》卷64、《顯揚聖教論》卷6所說四種世俗及《成唯識論》卷9所說四種勝義的義理,在所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卷2「二諦義」中,依世俗、勝義二諦有無、事理、淺深、詮旨等義的分別,將它各開作四重: 世俗諦四重是︰1. 世間世俗諦,2. 道理世俗諦,3. 證得世俗諦,4. 勝義世俗諦。 勝義諦四重是︰1. 世間勝義諦,2. 道理勝義諦,3. 證得勝義諦,4. 勝義勝義諦。 世俗諦,據窺基大師說應作「隱顯諦」。隱是「隱覆空(真)理」,顯是「有相顯現」,如同將手巾結紮作兔子等物,本來的手巾的相狀掩覆,而兔子的相貌顯現。在這裡,有無不虛,即稱為諦。就中︰ 1. 世間世俗諦︰是說瓶衣、車乘、舍宅、軍眾等,我、有情等,此等假法,只是迷情上所生的妄相,墮在虛偽之中,所以稱作世間;世人都說是實有,依俗情安立名字,稱作世俗。只有假名,無其實體,所以也稱作有名無實諦。 2. 道理世俗諦︰是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依主觀、客觀諸法的義理將它歸類而區別作蘊、處、界等,所以稱作道理;事相差別易知,所以稱作世俗。也稱作隨事差別諦。 3. 證得世俗諦︰是說苦、集、滅、道四聖諦等,佛以方便安立知、斷、證、修的苦等四諦,闡明迷、悟、染淨的因果差別,令行人依此趣入而證得聖果,所以稱作證得。有因果的相狀可知,所以稱作世俗。也稱作方便安立諦。 4. 勝義世俗諦︰是說二空真如,這是聖者的智慧自內所證,為欲隨順引生這種智解,依世俗安立,所以稱作勝義世俗。又二空真如不是作為解脫的方便而施設的法門,也稱作假名非安立諦。 勝義諦,舊名第一義諦,也稱作真諦,勝義有境界和道理二種意義。前三種勝義,依境界義立,即殊特勝妙的智慧的對境,亦即由殊勝的智慧認識真理的境界。第四種勝義是廢詮談旨的一真法界,是依道理立義。在這裡,理事不謬,即稱為諦。就中︰ 1、世間勝義諦︰即道理世俗諦,亦即三科(蘊處界)等法,事相粗顯,猶可破壞,所以稱作世間;是聖者後得智所知,超越世間世俗諦,有體有用,不同於只有名無體無用的假法,所以稱作勝義。也稱作體用顯現諦。 2. 道理勝義諦︰即證得世俗諦,亦即苦集滅道四諦,這是依知、斷、證、修因果差別等義而安立的,所以稱作道理;是殊勝無漏智的境界,超越前二重世俗諦。也稱作因果差別諦。 3. 證得勝義諦︰即勝義世俗諦,亦即二空真如,依詮門顯了二空真如理,所以稱作證得;凡愚不能夠測知,超越前三重世俗諦。也稱作依門顯實諦。 4. 勝義勝義諦︰即一真法界。前面的二空真如,還是由言詮說明的,所以說依門顯實。這裡的勝義勝義諦,即指真如,真如體是超絕言詮的不可安立法,是聖者無分別智自內所證,超越前四重世俗諦,所以重複稱作勝義勝義諦。也稱作廢詮談旨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