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7-05《十地經論》以何因生如是心 |
已說為何義故生如是心,次說以何因生如是心。經曰: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方便善巧所攝,直心深心淳至,如來力無量,善決定眾生力智力,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 前連結檔C47-04為何義故生如是心,已說依什麼樣的道理、什麼樣的境界而使初地菩薩發這樣的菩提心(其中說到菩薩是為了追求佛的智慧,發無上菩提心,並以十句話詳細介紹佛智的內涵)。其次再說明菩薩以什麼原因、為何要追求佛智?以十句說明。《十地經》說:是因為心以大悲為首。初歡喜住菩薩發無上菩提心的根本動機是大悲為上首,這可說是第一句,餘九句依序是:智慧增上(增上大)、方便善巧所攝(攝大)、直心深心淳至(淳至大)、如來力無量(無量大)、善決定眾生力智力(決定大)、隨順自然智(隨順大)、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正受大)、廣大如法界(最妙大)、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住盡大),此九句都是別說,解釋初句大悲為首的大悲特性。如是總共十句。 由此可知,以何因生如是心?菩薩是因為以大悲為上首,希望成就利益眾生的智慧,為了要下化眾生故,背後的動機是大悲。
論曰:此大悲為首。於中悲大有九種: 一者增上大,細苦智增上生故,如經智慧增上故。 智者因果逆順染淨觀故,慧者自相同相差別觀故。 二者攝大,救苦眾生方便善巧所攝,如經方便善巧所攝故。 三者淳至大,向時許乃至盡眾生界作利益眾生悲心增上,如經直心深心淳至故。 四者無量大,攝取如來無量力,如經如來力無量故。 五者決定大,上妙決定信深智勝對治,如經善決定眾生力智力故。 六者隨順大,隨順菩提正覺,如經隨順自然智故。 七者正受大,能取大勝法教授眾生,如經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故。 八者最妙大,攝受勝妙功德,如經廣大如法界故。 九者住盡大,無量愛果因盡涅槃際,如經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故。 世親菩薩於《十地經論》說:菩薩以大悲為上首而追求佛智、發菩提心。於此悲心有九種大的相狀: 一、增上大:大悲的第一個特性是細苦智增上生故。對於種種微細的因果等苦能夠詳盡的觀察,是名細苦智。能生出這種很強大已超越世間人的智慧,名增上生故。其實,要能生出大悲心,背後也必有強大的智慧作為支撐。如《十地經》所說:「智慧增上故」。其中,智與慧又有差別: 1. 智是於緣起法的因果能作逆順、染淨的觀察。逆,是指從果尋因,譬如思惟為何有老死?因為有生。生又從何而來?因為有有。這樣由果來推究它的原因,作逆向的觀察至無明,即是逆觀。若由無明、行、識,乃至生、老死,以因推果,則是順向的觀察,這樣根據現在造的因來推察將來會有怎樣的結果,名順察。染淨,有煩惱相應時名染污,與善法相應時是清淨的,染污是順生死緣起的,清淨是逆生死順向涅槃的。若知道緣起的逆順、染淨,有能力可作這樣的觀察,名智。 2. 慧是於自相同相差別觀故。慧有思惟推察義,能觀察十二緣起每一支的自相及共相,乃至在因緣生法上,作各式各樣差別的觀察,既知道各個的特相、自相,也知道它們是平等一味,都是空無所有的,而作同相的差別觀故,名慧。 這是說明增上大:智慧增上故。由此可知,慈悲是不離智慧的。 二、攝大:大悲心的第二個特性是救苦眾生方便善巧所攝,如《十地經》所說:「方便善巧所攝故」,由於攝受眾生很廣大,救度苦惱眾生的方便善巧很多,必須要涉及種種的事、示現種種的相,而要成就這種智慧,須發無上菩提心,勤修五明、六度,才能有很多的善巧方便救度苦惱的眾生。 三、淳至大:是指向時許乃至盡眾生界作利益眾生的悲心增上。向時是指以前、過去時,即最初開始在凡夫厚集善根時即已發心要利益眾生,乃至盡未來際眾生界度盡方成佛,有這樣的願力,依此饒益有情的慈悲心非常的強大,如《十地經》說的「直心深心淳至故」。其中: 1. 直心,玅境長老解釋作無分別心,度化眾生要有無分別智,字典上說是正念真如妙法之心,能與第一義諦相應的心。《維摩詰經》中常說到直心、深心、菩提心這三心。其中直心、深心,僧肇大師註解說,直心是「質直無諂,此乃是萬行之本」,指這一念心是非常正直沒有諂曲的,才堪作萬行之本。菩薩要修種種六度萬行的根本,這樣的心正直沒有一點扭曲,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羅什大師解釋,直心稱為誠實心,因為「發心之始,始於誠實」。菩薩是很誠實、誠懇的發心要利益眾生。綜觀上述,要略歸納,將直心解釋為無分別心也是很恰當的,能正念真如的心。 2. 深心,是指深遠之心,菩薩想要利益眾生的心非常的深刻長遠,不是暫時利益即不再利益的。其中也有許多解釋,如《維摩詰經》的淨影疏所說:「求心殷重故曰深心」,菩薩追求成佛的心非常的殷切尊重,名為深心。或如《維摩詰經》說:「深者,佛果深高,以心往求,故云深心」,深是形容無上菩提非常的深刻廣大,要用心追求無上佛果,必須要心契深理,能契合我法二空的真如,欲契深理,必須厚集善根,如《涅槃經》說「深根難拔,故曰深心」,菩薩的善根非常深刻難以拔出,故名深心。 3. 淳,是指淳淨,純粹的想要利益眾生的無分別心,非常的深遠,一直到成佛為止,名淳至大。 四、無量大:攝取如來的無量力,如經所說:「攝取如來無量力故」。無量是形容利益眾生要成就佛無量無邊的智慧力,要有如來廣大智慧的十力,才能無量無邊的饒益有情。 五、決定大:上妙決定信深智勝對治,如經所說:「善決定眾生力智力故」。菩薩上妙的大悲心非常的決定,所以說大。如慧遠大師《十地經論義記》卷12說:「照物機性,明了無滯,名決定。」指能照見眾生的根基及性向,完全沒有障礙,名決定大。菩薩有智慧力,能善巧的知道以決定眾生的根器應以什麼妙法來救度、對治。這種上等微妙決定的信心,有深刻殊勝的智慧,名決定大。 以上第二、三、四、五種「大」,在〈本地分•菩薩地〉卷47說是「隨順於諸有情一切菩薩所作」。 六、隨順大:指隨順無上菩提能夠成佛的覺性,如經所說:「隨順自然智故」,菩薩發心隨順成佛的智慧,名隨順大。 七、正受大:證法性發心菩薩願能領受所有的佛法,以能教導眾生,因此能取得、領納廣大殊勝的大乘佛法來教授、指導眾生。如經所說:「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故」,菩薩依此能領受所有的三乘聖道法,以智慧來教導眾生。 八、最妙大:慈悲是最微妙的,因為這樣的慈悲心與真如相應,因此能攝受殊勝微妙的功德,如經所說:「廣大如法界故」,菩薩廣大的慈悲心,遍緣一切眾生、一切法界,故說廣大如法界。 九、住盡大:由此大悲心能成就無量愛果之因,並能盡涅槃際,故名為大。其中包含二種: 1. 無常的愛果,由於受報時即有,因此名住。因為證法性發心,是以無所得心修六波羅蜜,能在人天中受無量可愛的果報,因此無常愛果的因,能夠成就。 2. 常果之因也能決定,名盡,即指盡涅槃際,也即是盡未來際都是與涅槃相應的,如經所說:「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故」,這是指常果的因善決定故。 大慈悲心有這九種特色。以上是「以何因生如是心」的內涵,要略說明它的狀態、相貌、自性。證法性發心的特性是大悲,大悲裡蘊含很多的智慧,包括觀察緣起的智慧、度化眾生的智慧、能夠隨順成佛的智慧、以及得到殊勝無常愛果與涅槃果的智慧等,決定都能成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