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7-01 阿那波那念 所緣 重點摘要 |
阿那波那念:持來持去念,異名:風、阿那波那、入息出息、身行 入息轉時,初從面門、鼻門乃至臍處孔穴; 出息轉時,初從臍處孔穴乃至面門、鼻門 入息出息二因緣:牽引業、臍處孔穴 入息出息二依:身、心 入息出息二行:入息下行、出息上行 入息出息二地:麤孔穴、細孔穴(毛孔) 入息(長息)、中間入息(短息) 出息(長息)、中間出息(短息)
修習過患:身:太緩、太急方便,使身不平等因緣:彊用力持入出息(息被執持令身不平風轉,使諸支節生諸疾病) 心:令心生不平等,令心生諸散亂,或為極重憂惱逼切。
諸有情業差別故,或時不轉 色界第四禪、母胎裡的有情,有身有心但是業力的關係沒有呼吸,有時是不活動的。 如其所應特別指業力,隨不同的業力有不同的情況,雖然有身有心不一定有呼吸。 修持息念最高可以修至第三禪 若唯依身而息轉者,入無想定、入滅盡定、生無想天諸有情類,彼息應轉。 若唯依心而息轉者,入無色定、生無色界,彼息應轉。 若唯依身心而轉,非如其所應者,入第四靜慮,若生於彼諸有情類,及羯羅藍、頞部曇、閉尸等位諸有情類,彼息應轉。然彼不轉。 由彼心細故。謂入出息依麤心轉,第四靜慮以上諸地心極微細,故息不轉。 1. 復次,內門轉故,謂息必依外門心轉,第四靜慮以上諸地心內門轉,故息不轉。 2. 復次,內事轉故,謂息必依外事心轉,第四靜慮以上諸地心內事轉,故息不轉。 3. 復次,極寂靜故,謂息必依躁動心(麤心)轉,如人涉路,躁則動塵,心若躁動,起入出息,第四靜慮以上諸地心極寂靜(細),故息不轉。 入出息由四事才能運轉:1、有息所依身,2、風道通,3、毛孔開,4、入出息地麤心現前
阿那波那念 五種修習:算數修習、悟入諸(五)蘊修習、悟入緣起修習、 悟入(四)聖諦修習、十六勝行修習。 十六勝行修習 (增強禪定力量、進趣無學) 勝行01,念息長。 勝行02,念息短。 勝行03,念息遍身。 勝行04,念除身行(入出)息。 勝行05,覺喜。 勝行06,覺樂。 勝行07,覺心行。 勝行08,除心行。 勝行09,覺心。 勝行10,喜悅心。 勝行11,制持心。 勝行12,解脫心。 勝行13,無常行。 勝行14,斷行。 勝行15,離欲行。 勝行16,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