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02無明差別對照表

約所知事辨

約能知智辨

十九種無知

五種愚

七種無知

六無明差別

所治/自性差別

01. 於前際無知

義愚

|

於一切所知境界

見愚

 

(邪解為依,推求分別)

世愚(愚三際)

無知

聞慧所治

02. 於後際無知

03. 於前後際無知

04. 於內無知

事愚(愚內外俱)

無見

思慧所治

05. 於外無知

06. 於內外無知

17. 於因等無知

染淨愚

(愚能生因及所生法)

無明+

上品無明

18. 於從因所生諸行

19. 於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

增上慢愚*

增上慢愚*

07. 於業無知

放逸愚

(希求生天,不修正行)

移轉愚(愚業果)

無有現觀

修慧所治

08. 於異熟無知

09. 於業異熟無知

10. 於佛無知

真實義愚

(不正通達

三寶、四諦)

最勝愚(愚三寶)

黑闇

軟品無明

11. 於法無知

12. 於僧無知

13. 於苦無知

真實愚(愚四諦)

愚癡

中品無明

14. 於集無知

15. 於滅無知

16. 於道無知

          十九種無知                               七種無知                

前際.後際.前後際3   於內.於外.於內外3                  ..移轉.最勝愚  真實.染淨.增上慢

於業.異熟.業異熟3   於愚三寶. 於四諦7

於因.於果.六觸處3                                           * 增上慢愚: 顛倒妄計得沙門果證

 

無知: 於不現見法不能了知。無見: 於現見現在前法不能了知。無現觀: 於不由他緣自實所證不能了知。

黑闇: 於其實事不正了知。  愚癡: 於不實事妄生增益。無明: 於所知事不能善巧。: 成就誹謗一切邪見。

 

C084-P2628L17-P2530L04

 

如是依前後際不如理作意,故於如是無常法性愚癡不了,於諸行中我見隨逐,於內、於外、俱於二種唯有法性不能了知。

內謂內處,外謂外跡,內外即是根所依處及以法處。由彼諸法於內可得,又是外處之所攝故。

於業無智者,謂於諸業唯有行性不能了知,而妄計度我為作者。

於異熟無智者,謂於有情世間及器世間,若餘境界,業因所起,妄計自在、作者、生者。

於業異熟無智者,謂遍愚一切,獲得誹謗業果邪見。此即宣說外道異生,於諸法中所有無智。

於佛無智者,謂不了知如來法身及諸行相。於法無智者,謂不了知善說等相。於僧無智者,謂不了知正行等相。

於苦等無智者,謂如諸經所分別相,及十六行中不了知故。

於因無智者,謂於無明等諸有支中,能為行等所有因性不了知故。

於因所生無智者,謂於行等諸有支中,從無明等因所生性不了知故。

又於雜染、清淨品法,謂不善、善、有罪、無罪、過患、功德相應故。隨順黑白,謂無明、明分故。黑黑異熟;白白異熟;及有對分,謂即黑白黑白異熟。如是一切,皆從因緣之所生故,名為緣生。於彼一切不了知故,名為無智。

或於六觸處不能如實遍通達者,謂於六處順樂受等觸所生中,彼滅寂靜不能如實遍了知故。

又此加行,不能如實於法通達知見現觀者,謂即於彼法不如實知故。

於彼、於此者,於如所說,或所未說。